阅读:18973回复:25
『实践案例』尚书拂袖坐案形
此山人形,正襟危坐威严儒雅,据龙砂水向综合评定呼形喝象:“尚书拂袖坐案”。尚书为三省中其一之下,官居二品,不同朝代稍有出入。鉴地格、依古制,此局荫生礼部之才,今之礼部尚书大致为文化部、外交部、教育部等专权之职,细节处窥之此为外交部长之格。诸于线法,采用与“黄蛇下岭”一致刻度。曾思虑是否换成巽山乾正向(偏戌天在戌),凝神片刻数秒内想到的细节猛然提醒自己:还是不换的好,此为天然向配,乃尽福泉之因,虽正向未尝不可,恐没兼之完美。诸于穴位,首次上去正结前已跟主家说清楚,重在强调两点:其一穴土定没有地穴“黄蛇下岭”漂亮,这里的漂亮是就非专业人士之俗眼而论,而我心中早有权柄,此大局出非比寻常,穴土亦必异类少见(定多粉石),因上乘之格也(土建孔石建骨/真机觅度莫猜详);其二穴前定较壁立,此乃脉息特征所定,切莫猜疑。苦口婆心意在释疑主家,放下不必要的主观负担。
欲解此地先点击链接看《福建黄蛇下岭》一文:此为同一主家祖坟三停穴之天穴,此前“黄蛇下岭”则为地穴;至于人穴今也已有主,图中正结当然是天穴。以照片为据,还是从《黄蛇下岭》帖”的最后一张图片开始说起,附下。 图片:从此起_副本.jpg |
|
|
沙发#
发布于:2015-06-08 13:13
随喜赞叹!主家有福禄,白师先生有眼目!
|
|
板凳#
发布于:2015-06-08 13:46
|
|
地板#
发布于:2015-06-08 17:08
感谢分享,随喜赞叹
|
|
4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0:11
感谢分享
不过不是很看好这个地 可能是我水平低吧 |
|
5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0:29
|
|
|
6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0:30
|
|
|
7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0:30
augustgohome:感谢分享,随喜赞叹回到原帖谢赏帖,欢迎常回来看看。 |
|
|
8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0:46
|
|
9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1:03
|
|
|
10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1:44
回来看看
|
|
11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1:45
永乐大钟:感谢分享 谢永乐姑娘跟帖。这种地会有很多人不看好,取穴前我跟主家交待过。若如此格局多人看得懂那是有违天道的。本人不太喜山岗龙,平洋就更不用说了,家中祖坟全是高山龙,类多入森山老林…我也不喜开车而不用步行直接能到山脚的地。至于原因以往的帖说过一二,其中最重要的是高山龙局远、荫人眼界宽阔、气度通天,副作用少(不易遭破坏)。 照片中发了两张开穴图,本想不发的,很容易误导大家。莫说经验即便稍缺根器者都会动摇。你看到的金井往下并非太极晕中心点,下去后还要往前兜伸的(靠近碑石的后面),那位置才是安真金之穴的(我一直等看有否易友提出该疑问,至此我还是亲口说出了)。当时金井开到傍晚七点多,故没拍照。那个点上与周边略有不同,开穴的工人惊讶的说土质较疏松,干爽而不燥、丰润而不湿,人蹲穴坑处倍感温和。这个地本来于前面塞穴会更好,迫不得已才改用这种折中的葬法,否则要另找日子升碑了。 高山龙的确难点,余初学风水亦怕,九个月后方解;初学者喜欢剥换,喜欢老龙生嫩枝,喜欢论脱煞、土色、跌断入首(难辩高山龙过脉)。入道时间长便“越学越少”,所有书籍抛于脑后,三言两语概其精华,蕴熟于心。若自用,该帖图中地穴我是不取的。顶级大地尽在高山龙无疑,初学风水偶见一省长地激动得握拳振臂,若晓高山龙穴法,太平常不过。经云:“十个贵穴九个高,气势昂昂压百僚”。一点不假。 穴法玄微,大地须具根器,非宿因不成;稍有闪失错主结旁落,静待后续有缘。下面从网上搜索举一例:大家看下面这两张照片(红色线条为原作者所画,蓝色为白华所加),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,以为中脉,其实……图中正结还好好的躺在那里待有缘(匣里藏龟格)。杨柳尽头生芍药,七枝八枝乱了乱,芍药花瓣更难辨,半敷莲华闪则明。图中称凤地较为勉强,但也不失大体,飞禽我想更恰当,就小小凤雏矣。具体附图如下: 图片:2.png |
|
|
12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1:47
|
|
|
13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2:21
|
|
14楼#
发布于:2015-06-08 22:28
|
|
|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