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:3378回复:0
三际求心心不见
三际求心心不见,两眼看前眼不见,划波寻宝宝不见,风花雪月却常见。--古德
我们想要想求的东西不易见,不要的反而常常看到;真的看到了,假的却不时在眼前围绕。「三际求心心不见」,三际,是佛教将时间分成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个阶段,称为「三世」,又叫「三际」。三际求心,就是《金刚经》所谓的「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」。过去心念已过去,不会停留;现在心正在刹那分别,没有停下来,也不可得;未来的心还没有生起,不知下个念头是什么,也不可得,所以说三际求心都不可得。 这其中有个典故:过去北方有位德山禅师,听到南方六祖大师的顿教法门,说什么顿悟成佛,德山禅师很傲慢地认为南方哪有什么真正佛法?很不服气,就写了一部注疏《金刚经》的《青龙疏钞》,想到南方驳斥顿教法门,他挑了一担手抄本经书,直往南方赶路,半途肚子饿了,在一家老婆婆开的小吃店里用点心,老婆婆看他那副傲慢样子,一谈之下,知道他对南方禅学不满,老婆婆便说:「禅师!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,如果您答得出,我就点心供养;如果答不出,您的《青龙疏钞》就不必带去了。」德山哪会把一个老婆放在眼里,因此傲慢地说:「您尽管问好了!」老婆婆问:「《金刚经》上说:『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』请问禅师:您现在用点心,要点的是哪一种心?」德山禅师茫然不知所对。 「两眼看前眼不见,划波寻宝宝不见」,心爱的宝剑从船上掉进江里,在江心上划个记号,以为可以凭着记号找回宝物,是不可能的。「风花雪月却常见」,风、花、雪、月不关重要的倒常常见到,所以要找真的东西,并不容易!不要轻易被外境迷惑,也很重要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