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有所用
拔业因种
拔业因种
  • UID2003
  • 发帖数115
  • 铜币92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378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6-05-14
  • 最后登录2021-04-19
阅读:4881回复:7
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

楼主#
更多 发布于:2017-02-02 05:54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(节选):又舍利弗,彼佛国土,常作天乐,黄金为地,昼夜六时,雨天曼陀罗华。其土众生,常以清旦,各以衣祴(ge),盛(cheng)众妙华,供养他方十万亿佛。即以食时,还到本国,饭食经行。舍利弗,极乐国土,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复次舍利弗,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:白鹤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、迦陵频伽、共命之鸟。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,出和雅音,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,如是等法。其土众生,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舍利弗,汝勿谓此鸟,实是罪报所生。所以者何?彼佛国土,无三恶道。舍利弗,其佛国土,尚无恶道之名,何况有实?是诸众鸟,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,变化所作。舍利弗,彼佛国土,微风吹动,诸宝行树,及宝罗网,出微妙音,譬如百千种乐,同时俱作。闻是音者,自然皆生念佛、念法、念僧之心。舍利弗,其佛国土,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
 
舍利弗,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。所以者何?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得生彼国。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

【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】:我于彼佛,发菩提心。彼佛教我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。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了然不生。如是渐增,闻所闻尽。尽闻不住,觉所觉空。空觉极圆,空所空灭。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忽然超越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,获二殊胜。
   
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:我本因地。以念佛心。入无生忍。今于此界。摄念佛人。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。我无选择。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。得三摩地。

     按照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:都摄六根。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。念佛时听佛号声,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。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。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。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:禅定之中,有一种境界,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。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。

     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(节选)文殊师利白佛言。世尊。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佛言。文殊师利。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。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佛言。法界一相。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欲入一行三昧。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。

     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。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,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。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,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。

       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:(节选)
     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。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。随佛方所端身正向。能于一佛念念相续。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。
学有所用
拔业因种
拔业因种
  • UID2003
  • 发帖数115
  • 铜币92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378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6-05-14
  • 最后登录2021-04-19
沙发#
发布于:2018-12-24 09:20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 ‘舍利弗。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’

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: 阿难。我弟难陀。具极重欲。其性鄙恶。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。知其根性。以般若慧。为说十二因缘。所谓无明缘行。行缘识。乃至老死忧悲苦恼。皆是无明憎爱丛林。一切行苦。弥满三界遍流六道。大苦根本无明所起。以般若慧。示以性净。谛观根本。即断诸有过患无明。根本灭故。无明灭。无明灭则行灭。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。得此观时。摄心定住即入三昧。以三昧力。得入初禅。渐渐次第入第四禅。继心正念。如是修习。然后自当得证上果。离三界苦。
学有所用
拔业因种
拔业因种
  • UID2003
  • 发帖数115
  • 铜币92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378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6-05-14
  • 最后登录2021-04-19
板凳#
发布于:2018-12-22 22:40
 《楞严经》卷五: 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入无生忍,今于此界,摄念佛人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

   《楞严经》卷六: “四者、我得佛心,证于究竟,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,傍及法界六道众生,求妻得妻,求子得子,求三昧得三昧,求长寿得长寿,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。

“佛问圆通,我从耳门圆照三昧,缘心自在,因入流相,得三摩提,成就菩提,斯为第一。

“世尊,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,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。由我观听十方圆明,故观音名,遍十方界。”
学有所用
拔业因种
拔业因种
  • UID2003
  • 发帖数115
  • 铜币92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378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6-05-14
  • 最后登录2021-04-19
地板#
发布于:2018-11-12 15:48
    
        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:  佛告阿难。如汝所问。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。云何共住而得示教。阿难。车匿比丘其性鄙恶。我涅槃后渐当调伏。其心柔和舍本恶性。阿难。我弟难陀。具极重欲。其性鄙恶。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。知其根性。以般若慧。为说十二因缘。所谓无明缘行。行缘识。乃至老死忧悲苦恼。皆是无明憎爱丛林。一切行苦。弥满三界遍流六道。大苦根本无明所起。以般若慧。示以性净。谛观根本。即断诸有过患无明。根本灭故。无明灭。无明灭则行灭。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。得此观时。摄心定住即入三昧。以三昧力。得入初禅。渐渐次第入第四禅。继心正念。如是修习。然后自当得证上果。离三界苦。阿难。尔时难陀比丘。深生信心。依我教法。勤心修习。不久即得阿罗汉果。阿难。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。深心依此清净正法。不久自当得证上果。
学有所用
拔业因种
拔业因种
  • UID2003
  • 发帖数115
  • 铜币92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378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6-05-14
  • 最后登录2021-04-19
4楼#
发布于:2017-05-17 10:22
     佛说般舟三昧经白话文
行品第二(节选)

      佛陀总结前面的话对跋陀和菩萨说,坚持这样的行法,就能到达三摩地。在较短的时期内见十方佛,知自性中本具的清净法身佛与十方佛无二无别。........

     不过有一条通往佛国的路,就在我们心中造作,自己掌握,心能清净,心自作佛,不会再有障碍。这样的菩萨不需用求天眼,自然能看透,不需得天耳,自然能听到各种声波的声音。不用神足通,自然能到达十方佛国,在这一期的寿命未尽之前,活着到达净土。就在这个世界,修般舟三昧念佛禅,便能生到实报庄严土。


     这几天我在学习 佛说般舟三昧经,当我读到上面这一段经文里的这一句“不需得天耳,自然能听到各种声波的声音“时,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:

     在“观、练、熏、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”那篇文章中,“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,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”我写到:
        
      第一步: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,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、持咒、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。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,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,如风声,水声、火声。还有更多的组合声,如风浪声,沙哑声,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。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,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。这就是风推动身体内的水份发出的声音,一浪接一浪,不断地在动。

    
     第二步: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,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。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,反反复复。

     第三步:学习有关禅定知识,通过声音、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。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,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“炼禅、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“熏禅”和超越三 昧又名“修禅”的轨迹。
      
    第四步: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: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,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像多次出现。(这是因为见到观世音菩萨的影像才想到与耳根圆通章对照,相作为一种妙用有时会得到一些体悟。)
学有所用
拔业因种
拔业因种
  • UID2003
  • 发帖数115
  • 铜币92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378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6-05-14
  • 最后登录2021-04-19
5楼#
发布于:2017-05-07 19:47
       初禅的境界可以通过止观坐禅的任何法门达到,也可以通过念佛、持咒、参禅达到。天台宗智者大师有一部重要的著作《六妙门》,就是专门讲走入禅定的六个门——数、随、止、观、还、净,也就是六种入禅定的方法,非常详细,也非常实用。用这个六个门来念佛就是《六妙门》念佛法门。
  
    首先数息门,即练习令心通过一心专注数出入息而得安止。行者在修学数息时,以呼吸的一出一入为一数,行者可随自心爱好选择数出息或数入息,一般从一数数至十数,再从十数数至一数。以一个来回为一遍。数息时,应令心专注出息或入息,一遍一遍来回训练,使心随数息而无杂念异想。如是以数息为缘,令心得止。

   后来我就用念数字代呼气,再后来用念“阿弥陀佛”代数字。也就是先吸气然后念一个“阿”字代呼气。其他三个字也样,吸一次气念一个字。
学有所用
拔业因种
拔业因种
  • UID2003
  • 发帖数115
  • 铜币92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378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6-05-14
  • 最后登录2021-04-19
6楼#
发布于:2017-05-01 10:28
一、印光大师谈宝王随息念佛
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·答幻修学人问“关于随息念佛”
问,有云出声念追顶持,有云金刚持,有云默持,有云记数,有云随息等。欲得一心不乱,可是专持一法否?
答,追顶易受病。大声,小声,金刚,默念,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,何可死执一法,以致受病乎。随息不如静听(心想、口念、耳听),以随得不好,也会受病;静听,不会受病。
问,随息一法,尊钞颇极提倡,但未说明如何念法。宝王论云,此法大有恃怙,亦只云称佛名号,随之于息,仍未详如何念法。惟《饬终津梁》云:随息念佛,用呼不用吸,一呼,或一句,或二字均可。学人疑吸息不念,岂非间断,每每试练一呼一句,颇觉吃力,且念得不甚清楚。惟有随吸时念‘那摩阿弥’,随呼时念‘陀佛’,既不间断,且能清楚,又不吃力。不知如此念法可否?抑或吸时不能用否?
答,吸息不念,此中何可云间断。一呼念一句,吸则不念。呼吸俱念,必伤气。若只念二字,则一呼一吸念佛一句,则无碍。
学有所用
拔业因种
拔业因种
  • UID2003
  • 发帖数115
  • 铜币92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378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6-05-14
  • 最后登录2021-04-19
7楼#
发布于:2017-04-26 18:18
    印光大师力荐宝王随息法门
  印光大师文钞节录 学习
 与谛闲法师书
 

(原文) 光自出家以来,即信净土一法。但以业障所遮,二十年来,悠悠虚度。口虽念佛,心不染道。近蒙法师训励,誓期不负婆心。无奈昏散交攻,依旧昔时行履。因日阅十余纸净典,以发胜进之心。至宝王随息法门,试用此法,遂觉妄念不似以前之潮涌澜翻。想久而久之,当必有雾散云消彻见天日之时。又查文类,圣贤录,皆录此一段。因悟慈云十念,谓藉气束心,当本乎此。而莲宗宝鉴亦载此法。足见古人悬知末世机宜,非此莫入,而预设其法。然古人不多以此教人者,以人根尚利,一发肯心,自得一心。而今人若光之障重根钝者,恐毕生不能得一念不乱也。故述其己私,请益高明。当与不当,明以告我。光又谓只此一法,具摄五停心观。若能随息念佛,即摄数息念佛二观。而摄心念佛,染心渐可断绝,瞋恚必不炽盛,昏散一去,智慧现前,而愚痴可破矣。又即势至都摄六根法门。愚谓今之悠忽念佛者,似不宜令依此法。恐彼因不记数,便成懈怠。有肯心者,若不依此法,决定难成三昧。法师乘愿利人,自虽不用,当为后学试之,以教来哲。若是利根,一七二七定得一心。纵光之昏钝鲁劣,想十年八年或可不乱矣。
游客

返回顶部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