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華
总坛主
总坛主
  • UID2
  • 发帖数1730
  • 铜币8114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10862点
  • 粉丝33
  • 关注11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3-26
  • 最后登录2025-04-05
  • 社区居民
  • 最爱沙发
  • 忠实会员
  • 喜欢达人
  • 原创写手
阅读:3056回复:0

大阿弥陀曼荼罗

楼主#
更多 发布于:2015-09-29 09:15
阿彌陀佛曼荼羅,即以阿彌陀佛為主尊而建立之曼荼羅。又作阿彌陀曼荼羅。有金剛界式建立之理趣曼荼羅與胎藏界式建立之九品曼荼羅、八曼荼羅等。(一)理趣曼荼羅:中央畫阿彌陀佛,前右左後各安金剛法、金剛利、金剛因、金剛語菩薩,四隅內外各安置四內、外供養,東、南、西、北四門各畫天女形表示貪欲,蛇形表示瞋,豬首表示癡,蓮花表示涅槃。(二)九品曼荼羅:中台八葉開敷蓮華台上為上品上生之阿彌陀佛,周匝安置八品之阿彌陀,內院四隅有法、利、因、語四菩薩,第二院有十二光佛、四攝菩薩、四外供養,第三院有二十四菩薩。(三)八曼荼羅:又作八大菩薩曼荼羅。中央畫阿彌陀佛,周匝安置觀自在、慈氏、虛空藏、普賢、金剛手、文殊、除蓋障、地藏等八大菩薩,其外為四攝、八供。另有九字曼荼羅,乃九品曼荼羅與八曼荼羅之綜合。〔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卷下、八大菩薩曼荼羅經(不空)、八大菩薩曼荼羅經(善無畏)、無量壽儀軌〕

密教以阿彌陀佛為本尊,為滅罪生善,往生淨土,或為亡者祈冥福而修之密法,稱阿彌陀法。以阿彌陀佛為本尊,而建立曼荼,稱為阿彌陀佛曼荼羅。係以表現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相之圖像,稱為阿彌陀淨土變,又稱西方淨土變,西方變相、淨土曼荼羅、極樂變曼荼羅。

阿彌陀曼荼羅,有金剛界式建立之理趣曼荼羅與胎藏界式建立之九品曼荼羅、八字曼荼羅等。

理趣曼荼羅:中央畫阿彌陀,前左右後各安金剛法、金剛利、金剛因、金剛語等四菩薩,四隅內外各安置四內、外供養,東、南、西、北四門各畫天女形表示貪欲,蛇形表示嗔恚,豬首表示愚癡(無明),蓮華表示涅槃。

九品曼荼羅:中台八葉開敷蓮花台上為上品上生之阿彌陀佛,周匝安置八品之阿彌陀,內院四隅有法、利、因、語四菩薩;第二院有十二光佛、四攝菩薩、四外供養;第三院有二十四菩薩。

八曼荼羅:又作八大菩薩曼荼羅。中央畫阿彌陀佛,周匝安置觀自在、慈氏、虛空藏、普賢、金剛手、文殊、除蓋障、地藏等八大菩薩,其外為四攝、八供養等菩薩。

九字曼荼羅:乃九品曼荼羅與八曼荼羅陀之綜合,置彌陀、菩薩之通種子 (hrīh,紇哩)於開敷蓮花之中台、八葉上所建立之曼荼羅。若以形像代種子,則中台安觀音,八葉各安彌陀,次八葉安觀音、慈氏、虛空藏、普賢、金剛手、文殊、除蓋障、地藏等八菩薩,內院之四隅布列嬉、鬘、歌、舞四供養,外院有香、華、燈、塗四供養,及鉤、索、鏁、鈴四攝菩薩。蓋八葉上彌陀之妙果為因位願力所成,中台配置大悲觀自在菩薩,乃顯示果德全分歸入因位之觀音。又於淨妙國土稱阿彌陀佛,於五濁惡世稱觀自在菩薩,此皆不外法身慈悲之化現。〔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〕


據《無量壽軌》載:「閉目澄心觀,自身中圓滿潔白,猶如淨月仰在心中。於淨月上想“紇哩”字放大光明,其字變成八葉蓮華,於蓮華台上有觀自在菩薩,相好分明。左手持蓮華,右手作開華勢。作是思惟,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法界,不染煩惱;於蓮華八葉上各有如來,入定結跏趺坐,麵向觀自在菩薩,項佩圓光,身如金色,光明晃耀。」

《觀自在一印法》載:「結印誦真言,七翻則想;自身坐於八葉蓮華台中,相好威光具足圓滿,等同觀自在菩薩。於蓮花八葉,每一葉上各有一如來,人定麵向觀自在菩薩。」

《理趣釋》載:「或時想自身“紇哩”種子字門成八葉蓮花,胎中想金剛法,於八葉蓮花上想八佛。」

《降三世大儀軌》載:「院位壁方便內四麵向門,最中央井形,抨四道頭成於八位,分為八葉蓮華。是色用朱,中台觀自在,於彼一一葉畫大覺形,中台不為門。」

以上是為阿彌陀法及阿彌陀佛曼茶羅。為表現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相之圖像,稱為阿彌陀佛淨土變或淨土曼荼羅。指描繪淨土佛、菩薩、聖眾及種種莊嚴設施等,以呈現淨土景現及種種莊嚴施設等,以呈現淨土景象之圖像或雕刻等。變有二義:動之義,圖畫不動而畫極樂種種動像,故稱變相;變現之義,繪淨土種種之相而令變現。我國畫淨土曼荼羅(變相),始於唐代善導。據善導之《觀念法門》所載:「若有人依《觀無量壽經》等,畫造淨土莊嚴之變相,日夜觀想寶地,現生念念,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」

淨土變相係由於淨土信仰之流行而產生,淨土思想之發展,造形美術如繪畫、雕刻等亦盛行。有關阿彌陀佛造像之文獻,最早出現於四世紀,至六世紀初,河南龍門之無量壽佛已聞名於世。至七世紀,在善導之倡導下,淨土信仰一時蓬勃,以阿彌陀佛住西方極樂淨土為中心主題之淨土變亦告問世。如長安淨土院有吳道子畫之《西方變》、趙武端所畫之《雲華寺之淨土變》;洛陽大雲寺有尉遲乙僧所畫之《淨土經變》,敬愛寺大殿有劉阿祖所畫之《十六觀法》等,皆是名家手筆,然惜現今皆不存。據李白之《金銀泥畫淨土變相讚》載:「馮翊郡秦夫人為亡夫湖州刺史韋公,以金銀泥畫西方淨土變相。」可見唐代當時畫淨土變相風盛行之壯觀。

敦煌壁畫存有唐至宋之阿彌陀淨土變或西方變不在少數,一般可分為阿彌陀淨土變與《觀經》變相兩種(西方變通此兩種),前者繪阿彌陀佛說法之西方莊嚴相,後者則以《觀無量壽經》為根據,背景繪極樂淨土莊嚴美麗之樓閣,中畫阿彌陀、觀音、大勢至三尊,周圍繞以聖眾,前景則有蓮池。畫之兩邊及底部,亦有添加經之序或十六觀法。另有敦煌一三O洞遺有九品來迎圖;中亞地區亦有淨土變相、來迎圖之遺品。

依《觀無量壽經》之十六觀法曼荼羅,乃是修十六觀法所畫者。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之身與淨土,得以往生西方,總其觀行有十六種。即:

第一日想觀,又作日觀、日想。正坐西向,諦觀於日,令心堅住,專想不移。見日欲沒,狀如懸鼓,既見日已,開目閉目皆令明了。

第二水想觀,又作月觀、月想。初見西方一切皆是大水,再起冰想,見冰映澈,作琉璃想。

第三地想觀,又作地觀、琉璃觀、地想。觀想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,地上以黃金璃繩雜廁間錯,一一寶各有五百色光等。

第四寶樹觀,又作樹觀、樹想。觀極樂國土有七重行樹,七寶花葉無不具足,一一花葉作異寶色。又一一樹上有七重網。

第五寶池觀,又作八功德水想、池觀。觀想極樂世界有八功德水,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,摩尼水流注其間演妙法。又有百寶色之鳥,常讚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

第六寶樓觀,作此觀想即刻成就以上五種觀法,故又作總觀。亦作總觀想、總想觀。觀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,其中無量諸天作伎樂。又有樂器,懸處虛空,不鼓自鳴。

第七華座觀,又作華座想。觀想阿彌陀佛及觀世音、大勢至二菩薩所坐之華座。

第八像觀,又作像想觀、像想、佛菩薩像觀。觀想一閻浮檀金色佛像坐彼華座上,觀音、大勢至二菩薩像侍於其左右,各放金光。

第九真身觀,又作佛觀、佛身觀、遍一切色身想。觀想無量壽佛之真身;作此觀想,即可見一切諸佛。

第十觀音觀,又作觀世音觀、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。觀想阿彌陀佛脅侍中之觀世音菩薩。

第十一勢至觀,又作大勢至觀、觀大勢至身色想。觀想另一脅侍大勢至菩薩。

第十二普觀,又作自往生觀、普往生觀、普觀想。觀自生於極樂世界,於蓮華中結跏趺坐,蓮華開時,有五百色光來照身,乃至佛菩薩滿虛空。

第十三雜想觀,又作雜觀、雜明佛菩薩觀、雜觀想。觀丈六佛像在池水上,或觀大身滿虛空。即雜觀真佛、化佛、大身、小身等。

第十四上輩觀,又作上品生觀、上輩生想。往生淨土者依其因,而有上、中、下三輩,三輩複分上、中、下三品,總為九品。上輩觀即觀上輩徒眾自發三心、修慈心不殺行等,臨終蒙聖眾迎,及往生後得種種勝益之相。

第十五中輩觀,又作中品生觀、中輩生想。即觀中輩徒眾受持五戒八戒、修孝順父母之行等,及感得聖眾迎接而往生等相。

第十六下輩觀,又作下品生觀、下輩生想。即觀下輩徒眾雖造作要業,然臨終遇善知識而知念阿彌陀名號,因此得以往生,及蒙種種勝益之相。

慧遠大師之《觀無量壽經義疏》將此十六觀大別為二類,初之七門為觀依報,後之九門觀為正報觀。又後十觀中,初之五門明佛菩薩觀,次一門明自往生觀,再次一門明佛菩薩觀,後三門明他生觀。智者大師之《觀無量壽經疏》分之為三類,初之六觀觀依果,次之七觀觀正報,後三觀明三輩九品之往生。慧遠諸師皆以此十六觀為定善觀法,善導大師則稱唯初十三觀為定善觀,後三輩九品為散善觀;又定善中,初七觀為依報觀,次六觀為正報觀。

图片:阿弥陀佛.png

  本主题包含着图片或附件,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权限浏览!请 登录注册

以大精进常处生死 救摄一切利益安乐 / 工作QQ:75181943
游客

返回顶部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