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華
总坛主
总坛主
  • UID2
  • 发帖数1730
  • 铜币8114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10862点
  • 粉丝33
  • 关注11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3-26
  • 最后登录2025-04-05
  • 社区居民
  • 最爱沙发
  • 忠实会员
  • 喜欢达人
  • 原创写手
阅读:8113回复:7

千年古刹南华寺风水考

楼主#
更多 发布于:2014-06-20 15:16
【亲历游记、原创篇章、切勿转载、版权必究】

南华禅寺位于粤北韶关市郊区,被誉为广东四大寺庙之一,有人更称其为广东众寺庙之首。禅寺历史悠久(1300多年),几经风雨饱经浮沉,历史上与其紧密相连的高僧大德者甚众。关于禅宗的派系大家可在网上搜索了解。

图片:1.jpg

  本主题包含着图片或附件,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权限浏览!请 登录注册

最新喜欢:

陈恒有陈恒有
以大精进常处生死 救摄一切利益安乐 / 工作QQ:75181943
白華
总坛主
总坛主
  • UID2
  • 发帖数1730
  • 铜币8114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10862点
  • 粉丝33
  • 关注11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3-26
  • 最后登录2025-04-05
  • 社区居民
  • 最爱沙发
  • 忠实会员
  • 喜欢达人
  • 原创写手
沙发#
发布于:2014-06-20 15:16

图片:11.jpg

  本主题包含着图片或附件,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权限浏览!请 登录注册

以大精进常处生死 救摄一切利益安乐 / 工作QQ:75181943
小济公就是我
异生羝羊
异生羝羊
  • UID115
  • 发帖数1
  • 铜币10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17点
  • 粉丝0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6-18
  • 最后登录2014-07-23
板凳#
发布于:2014-06-20 18:51
风水宝地
人间美景     江泽民曾经考察过的地方
海哥
特邀嘉宾
特邀嘉宾
  • UID90
  • 发帖数28
  • 铜币18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296点
  • 粉丝2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5-20
  • 最后登录2019-09-17
  • 社区居民
地板#
发布于:2014-06-20 18:52
我最信服的是六祖的智慧,他把佛教之香火传送到普通百姓心中,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。慧能创立禅宗是佛教史上空前大改革,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。 他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人人都可以成佛,这与儒家“人皆可为尧舜”的性善论相通。 他不但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,而且主张不用背诵佛经,不需累世修行,只要认识本心,就能成佛,即所谓“顿悟成佛”。这就缩短了佛教与民众的距离。
白華
总坛主
总坛主
  • UID2
  • 发帖数1730
  • 铜币8114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10862点
  • 粉丝33
  • 关注11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3-26
  • 最后登录2025-04-05
  • 社区居民
  • 最爱沙发
  • 忠实会员
  • 喜欢达人
  • 原创写手
4楼#
发布于:2014-06-20 18:56
小济公就是我:人间美景     江泽民曾经考察过的地方回到原帖

你说了我本想说而又隐起来了的话。为何如此多领导人会来礼拜南华寺,就是因为他建得好,线法好风水好。你看前面的帘幕下贵人高耸(身近龙楼)就明白。我上面标出了图示的。消纳得清清楚楚毫无拖沓,毫无副作用。此由佛家中懂风水的高人操作!
以大精进常处生死 救摄一切利益安乐 / 工作QQ:75181943
白華
总坛主
总坛主
  • UID2
  • 发帖数1730
  • 铜币8114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10862点
  • 粉丝33
  • 关注11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3-26
  • 最后登录2025-04-05
  • 社区居民
  • 最爱沙发
  • 忠实会员
  • 喜欢达人
  • 原创写手
5楼#
发布于:2014-06-20 20:14
海哥:我最信服的是六祖的智慧,他把佛教之香火传送到普通百姓心中,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。慧能创立禅宗是佛教史上空前大改革,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。 他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人人都可以成佛,这与儒家“人皆可为尧舜”的性善论相通。 他不但主张人人都可以成...回到原帖
“他把佛教之香火传送到普通百姓心中,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。慧能创立禅宗是佛教史上空前大改革,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。 他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人人都可以成佛,这与儒家“人皆可为尧舜”的性善论相通。”



以上你所说有一个人已经做了在先:唐玄奘。他对中国佛教界的奉献和不空三藏不相上下的(其为显宗之法相宗)。你可多了解一下佛教历史琢磨琢磨。至于密宗在古时候为何未能普及是因为皇室有限制,密宗太厉害了,普及会危及皇室统治。密法讲求即身成佛,无需经历三世阿僧祇劫。玄奘法师功德无量,得升弥勒菩萨兜率天宫。

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五月十五日,玄奘四十九岁,作为玄奘西行求法成功的最主要的象征之一《瑜伽师地论》的翻译工作正式完成。这年六月,唐太宗离开长安,来到坊州宜君县凤凰谷玉华宫(今延安附近),玉华宫后改建为玉华寺(请大家记住这个地方,因为我们的玄奘法师就是在这座寺庙圆寂的)。唐太宗到达玉华宫后,诏玄奘前往。玄奘还在路上,唐太宗就多次派人传令,请玄奘不必赶路,以免劳累。
   
这次见面,主题依然是唐太宗想请玄奘还俗,来辅佐自己。但玄奘仍然没有改变初衷,对唐太宗还是以不变应万变,大力地歌功颂德,称颂皇上,再一次谢绝了唐太宗的要求。
   
唐太宗又问起《瑜伽师地论》,玄奘于是把《瑜伽师地论》的翻译情况介绍了一下,唐太宗马上派人到长安,把刚刚翻译完成的卷帙浩繁的《瑜伽师地论》汉译本拿来。唐太宗仔细阅读了《瑜伽师地论》后,大加赞叹:    
朕观佛经譬犹瞻天望海,莫测高深。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,朕比以军国务殷,不及委寻佛教。而今观之,宗源杳旷,靡知涯际,其儒道九流比之,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。而世云三教齐致,此妄谈也。    
并当即下令,由国家出钱把《瑜伽师地论》抄写九份,分发到全国各最重要的寺庙保存,供人阅读传抄。所以,对于《瑜伽师地论》最早的传播,唐太宗是功不可没的。唐太宗还应玄奘的请求,亲自撰写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,叫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,并下旨把这部序放在所有的汉译佛经之首。

图片:3.gif

  本主题包含着图片或附件,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权限浏览!请 登录注册

以大精进常处生死 救摄一切利益安乐 / 工作QQ:75181943
白華
总坛主
总坛主
  • UID2
  • 发帖数1730
  • 铜币8114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10862点
  • 粉丝33
  • 关注11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3-26
  • 最后登录2025-04-05
  • 社区居民
  • 最爱沙发
  • 忠实会员
  • 喜欢达人
  • 原创写手
6楼#
发布于:2014-06-21 11:42
玄奘生于公元600年,
公元627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,
公元645年携带657部经书回到长安,
公元664年2月5日圆寂。
在玄奘生命最后2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,他努力翻译着从印度带回的佛教经典。这期间西行时所染的冷病一直折磨着他。玄奘 一生共译经论75部,总计1335卷,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西安,在唐朝时作为国都被称为长安,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。玄奘生活的时代,充满了开放和包容。这个华丽的舞台,使得中国历史上这位高僧的一生熠熠生辉,而他所成就的事业,无疑也渗透了那个时代惊人的力量。
贞观19年正月二十五日,玄奘回到长安,标志着他朝圣之旅的结束,针对这次史诗般的西行,除了佛教徒们的崇敬,普通百姓更多的是好奇与艳羡。人们迫切地想知道一个花了17年时间,行程5万里,从遥远的印度归来的和尚带来了什么? 如同欢庆盛大节日一般,20匹马拉着玄奘带回的657部经书,佛陀舍利和7尊佛像,从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中缓缓走过。
玄奘载誉而归,他是3世纪以来西行求法的中国僧人中幸运的一个,路途的艰辛曾使大多数梦想着取回佛陀真经的僧人死在了路上。此刻的玄奘在僧侣们眼中带着印度圣地的光芒,而他勇敢地战胜茫茫荒野、风暴雨雪、“妖魔鬼怪”,最终完成漫长旅行的壮举,则在普通人心中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。
玄奘期待着与太宗皇帝洛阳的会面, 西行途中的经历使他学到了“不依国主,佛法难兴”的道理,他希望能尽快开始译经。要把657部经书翻译出来是一个浩大的工程,他需要太宗皇帝的支持。

与君王打交道玄奘是有经验的,他非凡的外交天赋曾为他完成西行提供了决定性的帮助。从玄奘的言谈举止中,太宗也马上意识到,面前绝非一个普通的僧人,而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,一个了不起的人。

任人唯贤的太宗劝玄奘还俗做官,甚至还想带玄奘随军出征,玄奘婉言谢绝,表示要“毕身行道,以报国恩”。太宗终于向玄奘退让,将玄奘的译场设在长安的皇家寺院弘福寺。

洛阳会面的另一个成果是《大唐西域记》。这部当时唐太宗出于政治、军事及外交上的考量,要求完成的参考书,有幸保存流传到了20世纪,它的内容和价值足以让我们震惊。1300年后,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,手持英译本《大唐西域记》,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,陆续发掘出鹿野苑、菩提伽耶、那烂陀寺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。而在世界文化史、宗教史中它同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
公元648年5月至9月,玄奘翻译完100卷的《瑜珈师地论》,并把精心挑选的内容讲解给太宗。那是一段分析君王在治理国家中的过失与功德的经文,它与太宗的经验如此的契合,太宗开始对佛教刮目相看了,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:“朕观佛经,譬犹瞻天望海,莫测高深。其儒道九流比之,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。而世云三教齐致,此妄谈也。”太宗终于答应了玄奘的请求,为所译经文作序,并在序文中称佛教为“圣教”。当时跟随在太宗身边的太子李治——后来的唐高宗,也随即附序。两篇序言一出,长安城的王公贵族纷纷开始亲近佛法,佛教仿佛一夜间盛行起来。

不久,太宗又在玄奘的提议下,在全国范围内度僧尼18500余名,佛教从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。

正当玄奘忙碌不堪的时候,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辩机,《大唐西域记》的撰写者,玄奘的得意弟子,因为与高阳公主的私情暴露,被太宗处以腰斩。人们从如此残酷的处决方式中,看到太宗非同一般的愤怒,我们猜测,也许这愤怒当中隐藏着,太宗对玄奘拒绝还俗的耿耿于怀。玄奘与唐太宗的关系始终让人琢磨不透。史料的记载告诉我们,太宗生命中最后的日子是在翠微宫和玄奘一起度过的。这段时间里,他们常常促膝谈心。玄奘用佛陀的教诲,减轻了太宗心中的痛苦,以至太宗总是拉着玄奘的衣袖感叹道:“朕共师相逢晚,不得广兴佛事”。

然而太宗终于没能抵挡病魔的侵蚀,他的生命结束了,这段复杂而奇特的友谊也结束了。在长达20年的译经当中,玄奘在长安的译场有4处,它们先后是弘福寺、慈恩寺、西明寺和玉华寺,其中慈恩寺最为有名,也是唯一留存下来的。

大雁塔是西安的象征,甚至没来过这座城市的人都知道(我08年随师与众师兄弟到过)。

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经像,公元652年,玄奘向唐高宗请求在慈恩寺内建塔,获得批准。开工那天,玄奘亲自挑砖,参加建塔劳动,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,4角5层的慈恩塔终于落成,这就是今天大雁塔的前身。玄奘把带回的经典及佛舍利,全部奉纳于此。

公元659年,为了翻译600卷的《大般若经》,玄奘上奏高宗,希望把译场移至离京城远些的玉华寺。

公元663年10月,在译完《大般若经》600卷后,玄奘突然感到体力不支。于是停止了译经,开始终日诵经,他对自己的下葬也交代得很清楚:请用草席包裹,置于山涧僻静处,勿近宫寺,不净之身尽量屏远。

正月二十三日,昏迷10天的玄奘突然醒来,向玉华僧众及同来的译经大德、弟子、卫士一一作了临终前的欢喜告别:“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,所做事毕无宜久住,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。”

二月四日,玄奘合掌良久,之后右手撑头,左手放在左腿上,舒展两腿,右向侧卧,与释迦涅磐姿势相同,并以这个姿势持续5日5夜。二月五日夜半,他的弟子悄声问:“和尚决定得生为弥勒菩萨否?”“得生!”玄奘回答,之后呼吸渐趋微弱,不久气绝。

二月九日当高宗接到玄奘圆寂的报告时不禁泣道:“朕失国宝!”,敕命以官费安葬玄奘。 三月,玄奘弟子按照遗嘱,用草席作成灵车把玄奘带回长安,安置在他生活工作过的大慈恩寺译经院。每日有成百上千的弟子和长安市民泪流满面地来向他告别。

四月十四日,玄奘被安葬在白鹿原,那一天赶来送葬的有100多万人,3万人为他守墓3天3夜(人往生后他的功德从此可看出)。

这是玄奘给我们留下的:翻译出的75部佛教经典总计达1335卷,它们至今还在被人们沿用、背咏。这是翻译史上一个惊人的数字,再没有人能够超越。然而这只是他从印度带回经典的九分之一,遗留下的大部分经典,从此被封存起来。
我们该怎样描述玄奘,也许一位英国汉学家的评价显得格外形象,他说:玄奘不止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,像马可波罗一样;也止是一个伟大的神学家,像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托马斯;他倒像是特洛伊战争中的勇士,像中世纪传说中的一往无前的国王,他是一位史诗般的英雄,勇往超前。
以大精进常处生死 救摄一切利益安乐 / 工作QQ:75181943
飞龙在天
他缘大乘
他缘大乘
  • UID107
  • 发帖数83
  • 铜币2108枚
  • 贡献0点
  • 威望1291点
  • 粉丝4
  • 关注0
  • 注册日期2014-06-06
  • 最后登录2016-05-01
  • 社区居民
  • 忠实会员
7楼#
发布于:2014-06-25 22:05
太有感受了,佛法无边。
游客

返回顶部1